说实话,WeWork像一只不断吞噬资金的巨兽,胃口越来越贪婪,身躯也越来越庞大,臃肿。
而它的致命弱点就在于模式可以轻易被模仿,因为重度依赖线下资源,总是会碰到区域性竞争对手。
它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这也意味着它的门槛并不是很高,也许只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发展共享办公就有了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看到安迪这种模式可行,未来必定会诞生不少模仿他们的新企业。
对于WeWork来说,在没有更多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它面临的竞争对手在增加,同时它要抢夺地理位置好的共享办公资源的竞争也变更激烈。
由于共享办公已经在美国刮起热潮,如果动作太慢的话,未来WeWork的扩张之路会变难,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话市场份额的抢夺难度加大。
目前公司发展之所以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安迪自身投入的资本雄厚,纽约曼哈顿区的三栋商业大厦的改造造就了WeWork的崛起辉煌。
然而,这种不断自己砸钱,拿出自己的商业大厦改造收租金的模式,肯定是不能一直走下去的,毕竟安迪创立这家公司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做慈善的。
而且WeWork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根据它的营收来看,营收则来自会员费以及入驻者每月支付的使用费。
从营收来源来看还是较为单一,如果会员数规模上不来,或者说不能通过其他服务产生更多商业价值的话,亏损问题难以在短期解决。
听到WeWork的CEO,又想着让他这个大老板出钱收购大厦,来壮大公司的规模,安迪内心也是既无奈又好笑,自己这个属下,还真的认为自己会把这个新创企业当成亲儿子来培养。
作为一家共享办公企业,虽说WeWork营造的公司氛围是派对般的感觉,看似相处的风格很轻松,但其实公司内部的文化一直都是在安迪的独断指挥棒下,或许是因为他甩手掌柜的做派,连自己的这群手下都产生了误解。
不过安迪还是决定同意自己这位ceo的建议,“米尔森,你让人调查一下Capmark集团旗下的商业地产,从中挑选出优质地产,然后发一个清单给我。”
“好的,老板,我马上安排人去做,还有,老板,根据您制定的未来发展规划,我们在洛杉矶,迈阿密,休斯顿,西雅图等美国一线城市的分部都开始运营了,我们的会员已经达到了十万,目前在这些城市改造的共享办公场地都已经基本租赁一空,下一步,我们是否继续扩张在一线城市的项目,还是向二线城市进军?”
“继续加大对一线城市的投入,抢占一线城市的市场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工作,要提供更多的办公空间,不过服务跟技术仍然是重点。
智能化办公一定要贯彻,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在智能上给与企业更便利有效率的服务很关键,从服务上获得更多营收才能提高整体的变现能力。未来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多挖掘可行的商业价值,借单一的租金模式升级为能够通过提高不同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营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