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我今天就讲一个我父亲在长征中的故事给你们听。”陈伟平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
“我父亲参军时,是在红一方面军六师七团八连九排当战士,因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排长。长征的时候,在一场遭遇战中,我父亲腿部受了伤,不能随大部队一起前进。没办法,连里只好安排卫生员小刚跟随父亲一块行军,照顾他的伤势。
小刚是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孩子,别看他个子不高,但长得结实能干。
在过草地的时候,小刚每到一个宿营地,首先就是找一块干燥的地方,把自己那床补丁摞补丁的棉被铺在地上,扶着我父亲坐下后,接着就给我父亲洗伤口、消毒,换药。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小刚又带上行军锅,在离我父亲很远的地方,烧火做饭,然后再把热气腾腾的饭,端给我父亲吃。我父亲让他吃,他摇摇头,拍拍肚子笑着说说:‘排长,我刚才已经吃饱了。你吃吧。’”
说到这,陈伟平的双眼含着泪水,沉思起来,久久的没有再说一句话。
潘金枝见陈伟平一付痛苦的脚样子,焦急地问道:“那、那后来呢?”
陈伟平停顿了一会,接着说道:“我父亲听小刚说吃饱了,也就没有在意,就这样在这渺无人烟的草地上,走了一天又一天。
我父亲腿上的伤在小刚的精心护理下,慢慢的好了起来,于是,小刚便用树枝做了根拐杖给我父亲。
经过锻炼,我父亲靠拐杖便可以自己行走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小刚身上背着的粮食袋越来越轻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消瘦了,有时走路急一些都会显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跟刚进入草地时,那欢蹦乱跳的情况相比,简直是判若二人了。
这天傍晚,到达宿营地后,我父亲见小刚的脸色不好,于是关切地问道:‘小刚,你是不是生病了?’
‘没有。’小刚摇摇头说道,又去远远的地方烧火做饭。
这事引起了我父亲的怀疑,心想:‘小刚为什么总是跑到那么远去烧火做饭呢?’
于是,我父亲杵着用树枝做成的拐杖,悄悄来到小刚做饭的地方,只见小刚端着小锅,正一口一口地吃着东西。
我父亲走上前,向锅里一看,见小刚吃得竟然是一锅黑乎乎的草根和树皮!
见此情景,我父亲立刻明白了,原来小刚省下粮食给他这个伤员吃,自己吃得是草根和树皮呀!
“小刚!”我父亲的双眼模糊了,激动地走上前,一把将小刚紧紧地抱在怀里……”
听完了陈伟平讲述的他父亲的故事,大家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裘桂花双眼含着泪花,激动地说道:“小刚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是了不起呀!”
“是呀。”李剑生深有感触地点点头说道:“当年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真是不容易呀!”
“当然!”潘金枝看着陈伟平,无比羡慕地说道:“要是我有一个老红军的爹,那才光荣呢!”
“……”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的,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潘金枝的家门口。
潘金枝家住在市中心的一栋四层楼房中的三楼,李剑生等人走进潘金枝家时,见这是里外二间房间的套间,每间房间只有十来个平方米的样子。
潘金枝安博大家在外间一张饭桌前坐下后,一个中年男子拿着一包“牡丹”牌香烟过来,给陈伟平、李剑生散着:“小同志,抽支烟。”
“谢谢!”陈伟平站起身,接过一支烟,点着后抽着。
李剑生见这个中年男子皮肤黑黑的,中等个头,于是对他客气地摇摇手说道:“我不会。”
“这是我父亲。”潘金枝给大家介绍道:“在铁路局车辆段工作。”
“伯父,我们给你拜年来了!”李剑生笑着说道。
“谢谢!。”潘金枝的父亲笑着回礼道,点着了一根“牡丹”牌香烟,吸了一口,看着李剑生说道:“小伙子,不错,参加工作多久了?”
“半年。”李剑生恭敬地说道:“和潘金枝在一个办公室的。”
“好!”潘金枝的父亲点点头说道:“小伙子,好好干,我跟你们公司经理薛先军很熟悉,到时候跟他打个招呼,让他关照一下你。”
李剑生心想:“潘金枝的父亲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呢?难道潘金枝把我们两人的事情跟他说了吗?”
想到这位未来的岳父大人对他的关照,李剑生高兴地说道:“那就谢谢伯父了!”
“没事!”潘金枝的父亲对李剑生继续说道:“我不是吹的,从路局的局长,到各个处的处长,我都熟悉……”
“爸!”潘金枝打断了她父亲的话头,不高兴地叫道。
“啊,你们坐。你们坐。”潘金枝的父亲看着李剑生笑笑说道:“我还得去给路局领导拜年哪!”
说完,他转身出去了。
“大家吃点东西。”潘金枝的母亲史丽艳,抓着几把花生、瓜子放在桌上,热情地招呼着大家。
“这是我母亲,在百货商店上班。”潘金枝介绍道。
李剑生见史丽艳四十出头的样子,一张瓜子脸上皮肤光洁,细细的淡眉下,长着一双漆黑清澈的大眼,再加上她那线条优美的好身材,活脱脱的就是第二个潘金枝再现。
“伯母好!”李剑生客气的对史丽艳说道:“祝你在新的一年里,生意红火,财源广进哪!”
史丽艳看着李剑生,高兴地说道:“瞧这孩子,多会说话。”
“妈。”潘金枝指着李剑生介绍道:“他叫李剑生,是我们大队的技术员。”
“技术员好呀!”史丽艳仔细地打量了李剑生一番,嘴中赞道:“小伙子人长得精神,又有技术,好呀!”
这时,站在一边的陈伟平见史丽艳夸奖李剑生,心想:“潘金枝呀潘金枝,你在我家出我的洋相,现在我在你家也出出你的洋相,报这一箭之仇。”